2007年,海能達推出了國內首款模擬防爆對講機,開創(chuàng)了國產防爆通信設備的先河。歷經18年發(fā)展,海能達防爆對講機全球累計銷量已突破百萬臺,廣泛服務于全球成千上萬家石化企業(yè),成為該領域的重要力量。
然而,這條崛起之路并非坦途。 在近日接受C114記者專訪時,海能達能源行業(yè)銷售部總監(jiān)馬亞軍回顧了這段艱辛歷程,特別從“第一款防爆對講機產品的失敗”講起。他詳細闡釋了海能達是如何在一個高度專業(yè)化、長期被國際巨頭壟斷的防爆通信市場中,面對重重質疑,憑借持續(xù)創(chuàng)新與深耕,一步步贏得市場認可,實現國產突破的。
“第一關”:被市場“潑了冷水”
Q1:18年前海能達開始做防爆對講機時,最大的挑戰(zhàn)是什么?
馬亞軍:
說實話,剛開始我們對市場是樂觀的。2007年,海能達推出了國內第一款模擬防爆對講機,我們以為自己填補了國產品牌的空白,一定會大賣。但沒想到,現實給我們潑了一盆冷水。產品銷量遠不及預期,客戶反饋平平,甚至還因為產品問題發(fā)生了召回。
石油化工行業(yè)對“安全”的要求是頂格的,價格不是第一要素,真正重要的是產品是否真的能在一線穩(wěn)定工作、通過實際考驗。而當時的我們,還不夠了解用戶,也不夠懂行業(yè)。
是放棄,還是堅持?
Q2:面對市場質疑,你們有沒有想過“干脆別做了”?
馬亞軍:
當時的確有過內部爭論。有人建議我們回歸公共安全業(yè)務,做我們熟悉的領域。但最終,公司管理層堅定地選擇了繼續(xù)走下去,認為這個行業(yè)一定有未來。他們給予我們非常大的支持,而我們也下定決心:“要搞,就得真聽用戶的!
于是,我們回歸客戶,深入現場。銷售和研發(fā)的同事跟客戶一起上下班,蹲在現場看產品怎么被使用,住在簡陋的宿舍甚至帳篷里,記錄用戶每一個操作習慣和抱怨的細節(jié)。這是我們第一次真正“聽見”了客戶的聲音。
把問題當禮物,把細節(jié)做到極致
Q3:您剛才提到“聽客戶聲音”,有沒有印象特別深的例子?
馬亞軍:
有一次,研發(fā)在現場調研,發(fā)現很多客戶會用塑料袋包住對講機巡檢。我們很疑惑,因為我們的產品已經達到IP67甚至IP68級防水了?蛻粽f:“不是不能進水,是水進了喇叭,聲音小得聽不清,還要甩一甩才行!
這個“小問題”讓我們意識到,防水等級≠用戶體驗好。于是我們回去后立刻實驗,最終推出了“智能導水”的創(chuàng)新設計:雨水順著導水槽排出,聲音就不會被堵住了。這個設計現在已經成為我們防爆產品線的標配。
不只是產品,更是行業(yè)參與者
Q4:從一款產品到今天的百萬銷量,你們還做了哪些努力?
馬亞軍:
我們始終堅持兩個原則:極致的產品主義 和 長期的行業(yè)主義。
這18年來,除了產品,我們還積極參與行業(yè)標準的制定,比如《石油化工行業(yè)電信設計規(guī)范》《智慧園區(qū)應急通信規(guī)范》等;與央企國企合作建立聯(lián)合實驗室;每年組織多部門調研,持續(xù)改進產品。從最初的模擬機,到氫氣防爆機、“ia”級TETRA防爆機,再到寬帶融合終端,我們始終在做別人沒做的,甚至被認為“用處不大”的技術,只為把這條路走得更深、更遠。
為什么世界選擇了海能達?
Q5:在全球市場競爭中,你覺得是什么讓海能達被看見?
馬亞軍:
總書記曾說,“能源這碗飯要牢牢端在自己手里!逼鋵,專網通信也是如此。我們決定堅定不移地扛起民族品牌的大旗,讓世界感受到“中國通信”的力量。在這個過程中,我們非常感謝客戶和合作伙伴一直以來的信任與支持,也感謝競爭對手不斷鞭策我們成長。
從第一臺銷量“撲街”的防爆對講機,到如今服務全球百萬用戶的產品,海能達花了18年,只做了一件事——認真聽用戶的聲音,把一臺對講機的每個細節(jié)都做到“好用、靠譜、安心”。